“在可預見的未來,項目精細化管理將成為新的競爭高地,這也是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源動力之一?!苯?,品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品茗科技或品茗)總裁李軍接受36氪記者專訪時表示,智慧工地最顯著的價值是以AIoT為主要技術特點的施工現場智能化應用閉環,它的需求是長期客觀存在的。隨著技術與專業的更深度融合,不同品牌產品質量一致性的提升,工地現場通信服務保障日臻成熟,每個場景化應用將逐步能夠實現自動閉環,價值會進一步顯現。
本文轉載自36氪數字時氪,記者秦明
當下建筑工地有一種現狀,一線員工對智慧工地系統的上線大都懷著一種“抵觸”的情緒。
究其原因,他們的心理活動一般有兩方面。一是盡量“不要找我麻煩”,二是盡可能“給我提供好的賦能”。如果不能同時滿足上述兩者,他們只考慮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他們來看,智慧工地既沒有讓人數與設施減少,自己投入的精力又一樣多,甚至還有所增加,所以表現更多的是無感。
這僅僅是智慧工地發展中需要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智慧工地本身而言,它彌補的是工程項目中間管理環節中的薄弱點。
傳統工程項目的管理注重前端與后端。前端是合規性,如施工許可辦理、專業方案策劃等計劃性事務;后端是項目驗收,如臨時設施、工程質量等多目標場景。然而,處于中間環節的工地管理過于粗放,且大多頂著安全與經濟風險向前推進。
根據品茗研究院編制的《數字建造發展報告》數據,一般施工事故造成的損失往往能達到工程項目總成本的近3%。也就是說,對于1個億的工程項目,如果不注重安全生產管理,一旦出現事故,損失金額可能達到近3百萬,有時甚至還會更高。
之前沒有引起重視的原因主要在于,那時建筑行業屬于紅利行業,其超額的利潤掩蓋了現場的粗放式管理問題。如今,建筑行業的超額利潤率逐漸被壓縮,企業成本管控能力與風險管控能力將直接決定著自己的生死存亡。在可預見的未來,項目精細化管理將成為新的競爭高地,這也是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源動力之一。在品茗科技總裁李軍看來,通過AIoT技術把建筑工地管理好了,企業才會擁有第一手準確的數據,企業數字化才有轉型的基礎。
換句話說,智慧工地是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第一塊墊腳石。
據開源證券研究,國內能夠提供智慧工地整體解決方案,并提供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組件+平臺產品的企業并不多。品茗科技便是其中之一。品茗科技擁有26年的歷史,一直專注工程建設信息化領域,起初聚焦在造價、施工等軟件產品。2011年開始布局智能硬件業務——尤其施工安全類的產品線,是其硬件業務重點。近10年,公司開始著重軟件產品的BIM化。同時,智慧工地子系統也陸續被研發成功并產品化。
如今,品茗已形成建筑信息化軟件及智慧工地產品兩大類產品。
據2022年半年報數據,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7263萬元,同比增長 64.36%。智慧工地業務在公司業務占比提升至51.3%,其營業收入為9231萬元。今后公司持續加大對BIM三維基礎圖形平臺、APaaS平臺、數智企業中臺等核心底層研發項目的研發力度。
近期36氪數字時氪專訪了現任品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裁李軍,在他看來,圍繞著解決一線的問題,給他們提供“作業系統”和智能化應用閉環,幫忙不添亂,智慧工地才能更上一個臺階。另外,于ISV服務商業務影響而言,甲方數科公司的崛起對那些純管理或者綜合性的業務系統可能會有影響,但是在專業性軟件產品層面,是個好事情。
他今年給品茗提了兩個年度關鍵詞,一個是專業,一個是創業。既要通過強化專業能力來解決企項聯動、智慧工地應用落地的問題,也要通過強化創業精神應對時代的變化,不斷提升組織活力。
品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裁 李軍
智慧工地看問題是多的,看成果也是多的
數字時氪:如今智慧工地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如何看待當下的現實情況與背后的原因?
李軍:當下智慧工地的現實情況分兩種。一種是由于行管要求或甲方新技術探索應用的訴求,偏觀摩屬性多一點,導致其落地性與價值不夠顯性,一線用戶也不滿意;另一種偏應用側,具體表現在物料管理、塔機監控、高支模監測,以及重大危險源的可視化監測等場景,這類圍繞AIoT技術的施工現場智能化應用有比較顯性的價值。
如果甲方奔著觀摩或者完成任務的角度,預算一般非常少,也不在意落地價值。畢竟任何一項技術產品的應用,需要投入人工跟蹤管理,意味著成本的增加?;诖?,由于智慧工地解決方案缺少了價值區分度,市場會爆發出許多參差不齊的低成本產品,進而造成惡性循環。這是大家不希望看到的局面,但會逐步改變。
不過,從需求產生到實現價值,客戶本身也存在一個推進階段的問題。近幾年,依靠政策行管強制要求的項目偏少一些,主流是基于項目需要以及甲方主動發起的。無論是從人員、機械、物料、工藝工法、環境五個要素來講,還是從工地項目管理的質量、安全、進度、成本這些關注點出發,可產生價值的場景依然很多。
總之,目前智慧工地看問題是多的,看成果也是多的。
數字時氪:如今施工一線人員對智慧工地依然有不小的抵觸心理,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李軍:站在一線員工角度,對于智慧工地系統的上線,他們的心理活動一般有兩方面。一個是盡量“不要找我麻煩”,二是盡可能“給我提供好的賦能”。如果不能同時滿足上述兩者,他們更多是無感,只考慮做好自己的工作。在一線人員,甚至部分項目經理來看,智慧工地既沒有讓人數與設施減少,自己投入的精力又一樣多,甚至有所增加,所以懷著一種抵觸的情緒。
如何改善這種情況呢?舉個例子,從廣度和深度上來看,目前改善現場人工填報的需求是迫切的。無論是數據采集還是數據分析,假如一線員工發現通過系統可以將工作日志、班組評價分析、以及臺賬資料、匯報材料自動生成好,他們肯定會認可與推動。
總之,圍繞著解決一線的問題,讓他們的需求得到很好的滿足,給他們提供“作業系統”和智能化應用閉環,幫忙不添亂,智慧工地才能更上一個臺階。
數字時氪:所以不僅要滿足一線的訴求,也要和企業轉型的方向統一起來,不過目前還是先要解決數據層面的問題?
李軍:是的。發展遇到瓶頸,質疑的聲音自然增多。
首先還是要解決數據真實性的問題。過去大家對很多系統的數據有一定的不信任感,一般不會直接拿來使用。原因在于這類數據,一是不及時,二是存在填錯或者故意填錯的現象,且沒有辦法分辨。如今,大家敢相信一些數據的原因在于,很多數據都是自動采集與自動分析的,本質上還是越來越相信工具。
比如有些企業建立了監管層與項目現場數據傳遞的通道。在這種通道上,使用者的數據來源是一樣的,這樣也保證了數據的及時、不歪曲等情況。這是傳統匯報模式、填報模式無法企及的。另外,還要解決數據遺漏的問題。無論文本、圖片、視頻還是音頻,都屬于數據的范疇,假如記錄角度不全面,由此產生的數據完整度是有缺陷的。
數字時氪:影響智慧工地發展的原因很多,在你看來,出路在哪里?
李軍:我也不回避問題。拋開所謂的項目負責人的動力不足,閉環程度不夠等外部原因。對于智慧工地應用價值,在我看來,這不是技術出了問題,也不是資金來源不明,主要是場景與專業的結合度不夠。所以出路在于,智慧工地建設的專業性要再加強。
智慧工地最顯著的價值是以AIoT為主要技術特點的施工現場智能化應用閉環,它的需求是長期客觀存在的。隨著技術與專業的更深度融合,不同品牌產品質量一致性的提升,工地現場通信服務保障日臻成熟,每個場景化應用將逐步能夠實現自動閉環,價值會進一步顯現。
當然,也應該看到近幾年隨著工程項目數量的增長,整個行業事故的數量與傷亡人數是呈下降趨勢的。比如,AI視頻、勞務人員管理的智能化措施,大大釋放了一線人員的工作強度。這些是智慧工地帶來的作用。如今,繁重的管理程度讓年輕人對工地望而止步,之后工地一定是要被先進技術與管理理念輻射進去的,不然這個行業沒有未來。
數字時氪:建筑智能工廠的比例提升,會對智慧工地產生哪些影響?
李軍:在我看來,即使工廠化的比例提升,現場信息化包括對智慧工地的需求依然存在。本質是生產模式發生系列變化之后,催生出對工地其他產品的演進。比如塔吊的需求肯定是客觀存在的,只不過會轉移到對復雜吊力的分析,進一步激發對吊物空間關系的復雜要求。
越是走向一體化,越強調專業分工
數字時氪:甲方數科公司的出現對ISV服務商會是一個沖擊的過程嗎?
李軍:整體來看,我覺得不會。如果是偏管理信息化此類綜合業務的系統,客戶自研會對友商產生一定影響。不過這類系統的難點更多的是業務難度,技術本身的門檻并不高,可獲取性比較強。
如果是專業工具型產品,比如像CAD圖形技術這類對技術和專業深度結合要求很高的產品。因為客戶愿意專注進去,說明他看到了應用價值的可能性。不過這恰恰是品茗科技,包括一些友商的優勢,畢竟技術與專業深度積累了二十余年。
在我看來,如今越是走向一體化,越強調專業分工。只有做得足夠專業,才會有更高的價值效應??傊?,數科公司的崛起對ISV服務商業務而言,對純管理或者綜合性的業務系統可能會有影響,但是在專業性軟件產品層面,我認為是個好事情。
數字時氪:品茗科技與甲方的數科公司在哪些方面互補?
李軍:我目前體會到的有兩個方面。一是基礎性技術層面,無論是BIM圖形引擎,還是低代碼技術、大數據技術,我們彼此間是有合作價值的。二是他們會關注產品研發過程中的組織建立與技術探索的方法論,畢竟軟件研發有軟件工程的難度,這個方面大家會有合作交流。
在基礎技術上,一方面品茗會參與到甲方數字化轉型的頂層設計與整體規劃中,做一些局部探索,比如數據中臺。另一方面對于供應鏈、電商服務這些隨著業務的變化要及時聯動的需求,我們會選擇共創,畢竟這類業務的技術難點不是那么突出。
第二個場景里,關鍵在于如何將一個想法能變成真實可靠的產品。這里涉及產品管理、技術管理等一整套思維方法。畢竟技術、產品與商業成功三個要素,每個點的要求差異比較大。
數字時氪:你如何理解數據中臺建設這件事,以及品茗科技在其中的作用?
李軍:數據中臺建設是基礎,長期在于維護與管理。我們看到很多建企成立了科技公司開始做這件事。
一種是直接購買投入,與時間做賽跑,這種情況下他們與ISV廠商做置換比較多一些。還有一些技術成熟的科技公司,對于平臺的延展性能要求比較高,這恰恰是品茗有優勢的地方,比如提供微服務架構、數據流轉層面的技術支持。
對于數據中臺而言,一般會劃分成集團級、局級、公司級、子公司級、項目級,本質無非是數據權限、數據范圍與應用權限不太一樣。過去大家對品茗的產品理解主要聚焦在項目層的應用,如今我們也通過數智企業平臺提供企業級整體化服務,開始從上往下銜接到項目端。
我們發現,現在企業對項目管控的權限在收斂,從管控大項目為主,延伸到中小型項目層面。同時,隨著信息化程度逐漸走高,甲方內部的數據系統,包括數據中臺用得比較多,需要結合業務做一定程度的數據挖掘和分析工作。
數字時氪:作為ISV服務商,你如何認識通用性與定制化的問題?
李軍:做產品一定需要有普遍性,如果定制化的東西多了,說明企業對規律性的東西掌握不夠。一般情況下,產品研發在早期可能會存在定制化的部分,尤其是創新類的產品。如今,定制化會出現在初期的工地大腦項目中,包括展廳也是定制化非常強的場景。
品茗在定制化層面,提供了低代碼開發平臺。不過就需求而言,企業級更多是解決企業管理的問題,前期各系統“百花齊放”也是可以接受的。項目級我們更多考慮通用性的問題。
數字化轉型也是每個部門的“一把手工程”
數字時氪:整體來說,品茗近幾年的投入重點在哪些方面?
李軍:一是在技術研究層面,盡最大能力去投入。因為產品應用落地越是要加強,市場變化或者新技術應用越是有很多機會的時候,我們越是要做一些基礎性的研究,特別是自主圖形平臺。
二是在企業級數字化方面的投入。比如圍繞幫助企業管理項目的業務數字化系統,促進智慧工地落地的企項聯動系統,快速響應企業級數字化需求的aPaaS平臺等。為此,我們專門成立了數智企業事業部,來提高我們對施工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的服務能力。
三是強化在施工階段的專業優勢。比如優化專業性與工具型的崗位級產品,基于客戶自主可控的訴求,打造他們的自有成果??傊?,無論是針對成果將來的可維護性技術,還是通過低代碼平臺匹配基本業務的變化,解決客戶離線在線的問題與業務場景多層項目嵌套的問題,均在實施的范疇內。
數字時氪:如何看待產品單機模式與SaaS模式的選擇問題?
李軍:從產品和技術的角度來講,目前部分友商是訂閱模式。不過,品茗的產品,包括其他友商的產品都是支撐SaaS模式的。不過這種模式跟企業發展階段、市場地位與市場現狀都有密切關系。它不是技術產品是否支撐的問題,而是商業模式的選擇問題。
數字時氪:作為企業的一把手,你如何看待“數字化轉型是一把手工程”這個觀點?
李軍:一把手工程更應該表現在思想理念與手段方法上的改變。就組織形態與管理而言,在特殊節點上,肯定需要“一把手”推動,但如果天天喊“一把手工程”,只能說明沒有一個部門對企業數字化的成敗負責。人才與組織的雙向奔跑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